Thursday, March 17, 2011

节俭?

在我埋头抄着case note时,一位中年女病人走了过来,上下打量我一阵后说道:


“医生,你是一个很节俭的人。”


“哦,是吗?你怎么知道呢?” 我一边抄写,一边回应。


“我很厉害的,我一看你就知道了。”


我抬起头来问:“你会看相?”


她信心满满地说:“不会。我看你写字写得那么小,密密麻麻的,一定是个很节俭的人,省纸嘛!”


我没好气地说:“那这些印刷出来的字不是更小吗?印刷厂的老板不就很节省、很吝啬咯?”


她对我呵呵笑。




顿时,心中的积郁一扫而空。

Saturday, March 12, 2011

钢琴“弹不到”的音乐

记得小时候学钢琴时,我都很期待钢琴老师把一份又一份的乐理 (Theory) 历年考卷交到我手上。这些考卷里都会有一个音乐分析的部分,考生须针对所提供的乐谱作答。这些乐谱,虽然只是整首歌的一小片段,都让我为之着迷,很想知道这些乐器一起演奏时,会发出怎样的声音。当时家里没有网际网络,自己惟有在琴键上“断章取义”的弹了又弹,或“纸上谈兵”的分析了又分析,或在脑中尝试凭空“演奏”。回想起来,这些都是我学音乐路上的美好时光啊!

海顿 (Haydn) 的这首弦乐四重奏(两把小提琴,一把中提琴,一把大提琴)就是一首我在考卷里认识的老友。它悲壮而又安详,旋律结构皆优美,在1922年更被选为德国的国歌。

我最喜欢的是从5.50直至结尾的那部分。在5.50,乐手们突然减少了vibrato,时间仿佛骤然停止。


也以这首歌献给在地震海啸中丧生的日本居民,愿你们走得安详。

Wednesday, March 9, 2011

发脾气

刚才差点和病人吵起来,还好我及时离开现场。跟同学申诉一番后,也发觉自己其实也有不对的地方。

对自己的表现有些失望。真是要从中学习,对自己的情绪保持正念,不找借口。

迟些回去跟他道歉吧!

Friday, March 4, 2011

Memory Clinic 随想



有的两目炯炯有神,有的则眼神空洞;有的天真开朗的咧嘴笑着,有的则面无表情地静静坐着;有的行走自如,有的则坐在轮椅上;有的有老伴孩子陪着,有的却只有女佣在身旁……他们都是一群患有痴呆(dementia) 的银发族,因为医院里每逢星期四的 Memory Clinic,而集聚在一起。

正当我聚精会神地观察着这群老人家时,一位阿嫲无限感慨地对我们说:“你们看,我自己也八十多岁了,还要照顾也是八十多岁的他(指着患有痴呆的老伴),谈何容易啊?我在你们这般年龄时,是多么的活泼好动!现在人老了,身体退化了,很多事情都做不了了,哪有可能像以前那样呢?……没办法啊,这就是大自然的运作嘛!”

听了她的话,我的视野顿时从痴呆者扩展到照顾者。

当老年痴呆者的记忆慢慢地被吞噬、行为举止出现异常、日常生活无法自理时,他们的世界或许也变得越来越单纯,然而,照顾者的所承受的负担与压力却不断地加重。

照顾者,也需要关怀与支持。

看回自己,其实内心也隐藏着对老化、死亡的恐惧。看着父母越来越年老,心中总是不忍心。对于身边或医院里发生的死亡,我们总是在心中筑起高墙,仿佛死亡是离我们很遥远的事。

《生死习题》里有写到一段这样令我省思的文字:“我们经常忙忙碌碌,忙到看不到眼前的美好事物。我们也发现自己经常不曾细看究竟,匆匆一瞥后,很快又赶忙进行下一件事。我们总是透过未来的概念看待当下这一刻,导致每个当下都感到惶惶不安,因为我们总是不断想伸手抓住下一刻。但是,当我们濒临死亡时,会发现很难去忽视当下美好事物。我们会珍惜生命,因为仅剩下很少的时间可活,而且,也无处可去。…………经常提醒自己死亡的问题,会使我们不至于脱离现实,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这一刻。它促使我们更加留心,保持面对真相的态度…………我们可以选择用开放与愿意学习的态度来探索这一刻,也可以选择以毫无创新和一成不变的例行公事来探索这一刻。”

这段话写的太好了。读到这段话的时候,正好是当我迷失在为了赶上课程而盲目背书、与病人渐渐脱节的时候。

愿我继续保有学习与探索的精神!